EN
COURSE
課程分享
2017-11-24
鋼鐵森林花世界:在真實與想像之間,建構、思考和表徵

前言

在幼兒藝術教育中,有一個問題相當值得探討,那就是「什麼樣的作品才算完整?」義大利瑞吉歐教育創始人Loris Malaguzzi在《兒童的一百種語言》書中提到,「自我的穩定和強度必須靠真實事物的邏輯性和想像事物的邏輯性來包裝,彷彿真實與想像能夠共同修正自我。」這是相當具有啟發性的觀點,亦可衍伸至藝術教育的理念與課程落實的方向中。尤其,孩子擁有探索和感知的能力,能組織所獲得的信息和感覺,尋求交流和互動的機會。他們具備了符號論者和探索家的基礎技巧,那就是尋找線索、提出假設、重組事實。他們有時也喜歡改變事物的意涵,創造合乎自己意義的譬喻,以及擬人化和合於現實的邏輯意義(引自張軍紅、陳素月、葉秀香譯,1998,頁23-39)。

因此,若能同時連結孩子的現實經驗和想像世界,使其對於事物的真實狀態與想像狀態能夠不斷地經驗交錯,並且透過藝術的形式,適切地運用創作素材與工具,小小孩就能將之「表徵」為作品或行為,進而建構他們對於事物的理解與思考。因為光是擁有豐富的認知是不夠的,成人應該鼓勵幼兒運用創造性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更是我們在藝術課程中所期待能夠帶給孩子的學習。

接下來,透過「鋼鐵森林花世界」藝術課程的實例分享,帶您一起穿越現實與想像的視界,跟著小小孩重新經驗、詮釋關於花朵的輪廓和形態。當認知多了一點想像,當觀看的角度翻越了視覺的圍牆,作品的完整與否,盡在孩子的理解表徵中,有了最令人驚嘆的答案~

 

 

班級背景分析

恐龍班是由一群中大班混齡幼兒所組成的班級,除了有著一年以上主題方案探索經驗,喜歡發掘有趣的事物、勇於發表,擁有足夠的問題解決能力,剛從中班升為大班的孩子之外;還包括了剛入學,對於群體生活有點膽怯、不自在、較不易主動嘗試新事物的中班孩子。而老師們也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分別是在四季藝術工作僅約一年半的教師,以及過去曾有十年傳統教學經驗的新進教師,再加上具有兩年教學經驗的藝術教師。因此,在「大自然的夏天」主題進行之初,班上首先面臨了新老師、新孩子必須和資深老師及舊生合班的問題。這時孩子的情緒還不太穩定,能力也不盡相同,而這樣的班級組成,究竟能迸發出什麼樣的教學火花?藝術課程又該如何進行呢?


 

廣泛探索期

由於藝術課是恐龍班每週最先啟動的課程,一開始,老師安排了廣泛的藝術探索活動,先看看孩子們對於「大自然的夏天」有著什麼樣的想法和發現?同時,藝術課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教學目標,那就是對於幼兒能力的觀察與了解。

畫葉子

第一堂藝術課,老師在教室鋪滿了白色的畫紙,同時,懸掛及搬來了許多綠色植栽。之後,準備了簡單的綠色顏料和畫筆,看看這群小小孩能不能在這麼大的空間裡,將眼睛所看見的植物畫下來?這樣就能清楚知道他們目前的能力與狀態。由於剛入學的中班孩子,還帶有些許的分離焦慮情緒,無法那麼快地進入課程狀態,所以中班孩子和大班孩子的互動不多,還有待藝術老師未來持續思考,如何協助他們慢慢地邁向合作的創作歷程。另外,大班孩子在開學之初常常會面臨合班適應時,在創作與表徵行為上,可能會出現短暫的小小能力退化。雖然這是相當正常的發展現象,不過,藝術老師和幼教老師也都會互相提醒,如何讓中班孩子先喜歡來上學、培養藝術創作的基本認知和能力,至於大班孩子則是要持續關注和培養他們的能力,這些都是未來相當重要的課程發展議題。

  

 

校園尋寶--葉子的形狀

有了第一堂課的能力評估,藝術老師發現「畫筆」似乎太早出現了。於是,調整了第二堂課的創作工具,這一次,則是讓孩子們運用顏料噴槍的遊戲形式,來表現葉脈或葉子的形狀。

由於班上的主題方案正在進行校園植物的探索,為了呼應並擴展孩子現階段的學習,藝術老師帶著他們至學校附近的崇德公園撿拾落葉、樹枝和毬果。回到教室後,經過簡單的討論與觀察,再邀請小小孩運用粉蠟筆來進行葉子形狀的描繪。而此階段的教學任務,藝術老師仍持續累積大班孩子的創作能量與能力,至於中班孩子,則是觀察他們目前還缺少哪些能力,再去思考未來課程中如何協助發展?

植物軌跡

接續藝術課的經驗擴展,幼教老師也帶著孩子們來到了植物園,並且撿拾了更多大自然的寶物。那麼這一次,要如何引領孩子進行不同形態的創作呢?為了舒緩中班孩子的情緒,使他們對於藝術課有一定的基本認知與喜愛,老師讓孩子們直接以葉子拓印、沾染顏料至鋪滿整間教室的白色畫紙上。之後,由孩子們猜一猜究竟哪些植物可以形成這些肌理紋路?

看見顏料與自然素材結合在一起所產生的變化,孩子們都笑顏逐開,盡情地在腳上、手上、葉子上塗抹了各種色彩,經驗了一次無拘無束的顏料感官探索之旅。藝術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更留下了五彩繽紛的植物印記。

  

 

校園裡的植物

隨著孩子們對於生活環境中的植物越來越熟悉,老師請小小孩走到校園中,自由地選擇一處空間,使用最簡單的油性筆,記錄下他們心中最喜愛的植物樣貌?這一堂課,老師並沒有給予太明確的方向,或是期待孩子能夠達成什麼學習目標?只是單純地希望透過這次的創作,反映幼兒現階段最真實的能力狀態。

不過,老師也思考著,該是課程聚焦的時刻了!這樣不管是角落活動、主題方案學習、藝術課程,就能圍繞著較為一致的概念來相互呼應、彼此延伸,這對於班級狀態的穩定,應該會有不錯的幫助。

  


 

聚焦:什麼才是孩子關注的焦點?

有了課程聚焦的共識,藝術老師與幼教老師試著分析,從校園、戶外教學或日常生活的廣泛探索過程裡,孩子觀察到什麼?他們對於哪些事物特別關注或感興趣?幼教老師提到了有一次在植物園裡,有個小女生看到了植物上面的花,很興奮地告訴大家:「這個植物有花。」接著,所有的小孩都紛紛前來觀看。另外,孩子們發現校園裡一種名叫「Lily Flower」的花朵,剛好跟班上小女生Lily的名字一樣,大家都覺得好有趣呢!說不定從「花」來聚焦探索,會是不錯的探索契機…。

接下來,關於花的各式探索,紛紛在課堂中如火如荼地展開來。

 

 

•更精彩、完整的內容請見《四季兒童教育專刊39期》藝術課程
•四季文化官網:http://www.seasonbook.org/index.html